• [ 索号 ]
  • 115002320086900349/2023-00052
  • [ 发文字号 ]
  • 武隆府办发〔2023〕44号
  • [ 主题分类 ]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 体裁分类 ]
  • 规划计划
  • [ 成文日期 ]
  • 2023-05-31
  • [ 发布日期 ]
  • 2023-06-20
  • [ 发布机构 ]
  • 武隆区政府办公室
  • [ 有性 ]
​cola酱扣扣传媒视频办公室关于印发武隆区城乡环境卫生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3-06-20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各街道办事处,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区城乡环境卫生发 展“十四五”规划 》已经 区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cola酱扣扣传媒视频办公室

202 3 5 31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城乡环境卫生发 展“十四五”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 十四五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

一、 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 时期,全区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优化环境卫生设施布局,强化环境卫生保障能力,推进环境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城乡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积极探索规范化作业、标准化评价、智慧化管理,推动清扫保洁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以清扫保洁为主的环境卫生市场化发展迅速,机械化作业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20 年底,全区道路清扫面积 336.05 平方公里,道路清扫覆盖率达 100% ,清扫保洁市场化率约 53.3% 。其中,城市建成区主要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超过 95% 。基本建成条块结合的水域清漂保洁管理责任体系和日常作业机制,清漂配套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机械化清漂和水域垃圾转运能力全面提升。持续保持三峡库区武隆段江清岸洁。

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区 26 个乡镇(街道)和 266 个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 90% ,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 100%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 30% 8 个居住小区分类工作初见成效,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30 个。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大幅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覆盖全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 2020年底,全区运行生活垃圾一次转运站 9 座,总转运能力 250 / 日;运行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 1 座,总转运能力 215 / 日。运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2 座,总处理能力 178 / 日;运行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 2 座,总处理能力 200 / 日。 2020 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 100% ,处理技术逐步由卫生填埋向焚烧处理转变 。生活垃圾 焚烧处理设施启动建设。农村垃圾治理任务圆满完成,以合格率100%的评价结果通过市级和国家验收,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

建筑垃圾综合管理逐步规范。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日常检查、联合督导和全过程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处理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处理能力大幅提高。截至 2020年底,全区现有建筑垃圾处理设施 2 座,年处理建筑垃圾 40.45 万立方米。

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深入 开展 厕所革命 ,将公厕新增改造和提档升级工作纳入民生实事。截至 2020年底,全区公厕共计 218 座,其中环卫直管(含城市公园)公厕 41 座、乡镇(街道)管理公厕 164 座,社会公厕 13 座。统筹推进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关爱环卫工人工作,配建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 2 处,环境卫生清扫与保洁工人作息场所(爱心驿站) 10 个,环境卫生作业工具间 37 座。

智慧环境卫生管理试点应用。按照 大城智管 要求,拓展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公厕及化粪池运行管理等方面应用场景,积极探索 智慧环卫 试点应用,全区城市建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覆盖率达90%,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形成良好机制。积极推进城乡环境卫生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统筹督导和常态化监管机制,完善突发事件指挥处置措施,推动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十三五 以来,我区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存在短板,污染管控压力较大;管理机制尚未健全,长效管理措施不足; 智慧环卫 应用不深,体系框架不够完善;运行管理经费保障低,精细化常态化作业难;环境卫生专业人才较为紧缺,应急保障能力亟需加强。

(二) 十四五 时期发展环境。

发展机遇。党中央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我市 一区两群 协调发展,为环境卫生事业拓展了内外发展空间。武隆区作为全市率先实施重庆市统筹城乡塑料垃圾综合治理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区县,为 全市 环境卫生事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明确了具体方式和实施途径。

发展趋势。环境卫生行业发展环境、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对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指明了发展方向。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趋紧,优化垃圾处理方式和碳净减排工艺技术,将成为环境卫生行业助 碳减排 的重要路径。政策法规的指导逐步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全市 进一步推广 无废城市 建设 ,均指明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模式。全区推广智慧环境卫生管理平台应用,深化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拓展了环境卫生管理智慧化的空间。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 二十 大和 二十 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 两点 定位、 两地 ”“ 两高 目标、发挥 三个作用 和推动成渝地 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补齐短板、提质增效,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 推实现 双碳 目标,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 宜业宜居宜游的城乡环境。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区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在环境卫生事业现代化建 设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 数字化改革,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乡环境卫生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法流程、技术工艺、手段工具创新,提高城乡环境卫生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1. 总体目标。

2025年,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与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相匹配的城乡环境卫生发展体系,基本实现全区城乡环境卫生事业现代化。

——建成现代化环境卫生管理体系。贯彻法律法规,补齐政策短板,深化市场化机制,稳步构建高效实用、风险可控的现代化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精细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迈上新台阶。

——打造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管理标杆。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差异化发展,探索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形成一批具有武隆特色的环境卫生管理经验,争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非主城区中心城区区县前列, 无废城市 建设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建设科学完备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片区转运站建设,科学选定厨余垃圾处置工艺,着力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建成完备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2 . 分项目标。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到2025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进一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范体系,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评价机制,全区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 100%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占比达 100%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分类收运设施覆盖率 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和设施建设,形成 以资源化利用和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应急保障、其他处理方式并存 技术路线。到2025年,全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 65%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 100% ,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深 入践行 无废城市 建设理 念,全面推进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到202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 45%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 60%

补齐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短板。实现环境卫生作业机械化和环境卫生管理智慧化。到2025年,主要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城市建成区达95%,乡镇 街道 50%;城镇建成区水域垃圾清捞率达 100% ;实施公 提质增量 推进智慧公厕建设,提高公厕服务水平;加快补齐环境卫生基地、入城洗车场等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短板,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专栏1武隆区城乡环境卫生 发展 十四五 划主要指标

类别

主要指标

2020年现状指标

2025年目标

指标

属性

重庆市

武隆区

重庆市

武隆区

生活

垃圾

1. 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中心城区100%

城区100%

100%

100%

预期性

2.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占比

35.92%

16.2%

50%

100%

约束性

3.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35%

28%

40 %

40%

预期性

4. 生活 垃圾一次转运能力 /

33300

465

48700

815

预期性

5. 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能力 /

12900


29200

350

预期性

6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100%

100%

约束性

7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吨/日)

28500

600

35500

700

预期性

8 .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44.48%


65%

65%

预期性

9.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

50.71%


65 %

100 %

预期性

建筑

垃圾

10 . 建筑垃圾 收集率

/

/

95%

95 %

预期性

11. 城区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率

/

/

90 %

90 %

预期性

1 2 .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能力 (万吨/ 年)

358.25

/

1976

40.5

预期性

13. 城区 建筑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

/

/

95%

95 %

预期性

14. 城区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55.46 %

/

80 %

50%

预期性

公厕

建设

15. 新增 环卫直管公厕(座)

3084

41

新增 886

新增 13

预期性

16. 升级改造 乡镇公厕(

5333

/

454

24

预期性

17. 升级改造环卫直管公厕(座)

/

/

933

24

预期性

清扫

保洁

18. 城市 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城区

9 0 %

/

95 %

95%

预期性

乡镇(街道)建成区

/

/

/

50 %

预期性

19. 城镇建成区水面垃圾清捞率

/

/

100%

100%

约束性

20. 清扫保洁作业市场化率

53.15%

/

75%

75%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提升精细化服务, 出高质量环境。

1 . 提高清扫保洁质量。

推广环境卫生机械化作业,提高清扫保洁效率。强化科技应用,加强环境卫生机械化专业设备投用 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制定不同道路不同区域保洁作业标准和监管制度,规范清扫保洁作业行为,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效率。

完善清扫保洁监管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建立智慧环境卫生管理平台实时监管、定期巡查、年度考核三级监管制度。健全环境卫生应急保障机制,增强重要节庆活动、洪涝清淤、突发事件等应急保障能力。推进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化,提高环境卫生行政效能。

2 . 加强水域垃圾治理。

加强水域清漂治理。抓好源头治理,完善水域清漂工作长效机制,抓好《重庆市河长制条例》实施,落实常态化巡河制度,强力推进汛期清漂保洁工作。做好三峡库区消落区和滨水区域垃圾日常清理,进一步提高水域垃圾机械化清漂率。统筹布局水域清漂治理设施,完善清漂设施设备,预留船舶生活垃圾转运规模。

3 . 加强环境卫生专业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培训,培养或引进高水平环境卫生专业人才,逐步提高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定期开展一线从业人员机械化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提升一线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关爱环卫工人。积极落实《重庆市关爱环卫工人十项措施》, 鼓励发放 环卫工人节 福利,切实保障环卫工人权益。弘扬环卫工人奉献精神,尊重环卫工人劳动价值,持续营造全社会尊重、 理解、关爱和支持环卫工人的良好风尚

专栏2 精细化作业专项提升行动

2025 年,全区规划增配各种作业车辆 45 辆。其中,配置高压冲洗车 30 辆、机扫车 7 辆、多功能扫路机 2 辆、栏杆清洗车 1 辆、外墙立面清洗作业车 1 辆、降尘雾炮车 3 辆、果皮箱内胆移动清洗车 1 辆。

cola酱扣扣传媒视频

1 .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多措并举推动源头减量,倡导 低碳生活、适度消费、绿色办公 。推行生态设计,提高产品可回收性。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治理,有效减少包装废弃物。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依法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践行 光盘行动 。推动住宿、餐饮等行业减少一次性用品供应,积极回收利用邮件快递包装物。推广信息化应用,实施无纸化办公。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分类习惯。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统筹村(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学校等力量,充分应用各类宣传媒介,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参与率和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式。按照《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鼓励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引导居民精准、便捷分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精准化投放管理,引导提升低值可回收物单独投放比例;结合实际妥善组织 楼层撤桶 ,全面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2 . 逐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

健全分类收集设施,实现设施全覆盖。标准配建、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厢房、站点等设施设备,确保收集能力与服务范围产生量相适应,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全面覆盖

专栏3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专项行动

2025 年,全区购置分类垃圾桶 1.42 万个,户用垃圾桶 7700 套( 154 个示范村),配建垃圾分类投放点 4960 处,垃圾分类厢房 10 个,再生资源回收点 184 个。

垃圾分类宣传设施:到2025 年,建设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1 个、垃圾分类示范廊道 1 个,城市建成区垃圾分类宣传点 30 处、乡镇 552 处,设置垃圾分类道路节点宣传点 10 处。

设立固定回收点或专门容器独立储存有害垃圾。由专业单位定期或预约收运,形成与分类需求相匹配的有害垃圾收运网络。加强风险管控,统一收运后的有害垃圾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规范处置。

补足转运设施能力,升级分类转运功能。加快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有效衔接分类投放端和分类处理端。根据生活垃圾分类类别与能力需求,统筹规划布局生活垃圾转运站点, 配足分类运输车辆。升级改造老旧转运站,完善环境污染防控设施,补齐分类转运功能短板。新建转运站综合考虑大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分类转运需求,并预留应急规模。

专栏4 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专项行动

全区构建“前端收集、一级收运、二级转运”的垃圾收运系统,各乡镇(街道)根据实际建立直运和集中转运相结合的垃圾收运体系。

1. 前端收集:到 2025 年,新增生活垃圾收运车 95 辆(城市建成区 19 辆、乡镇街道 30 辆、厂站 46 辆)。其中,厨余垃圾收运车 24 辆、有害垃圾收运车 4 辆、其他垃圾收运车 45 辆、大件垃圾收运车 6 辆、转运车 16 辆。

2. 一次转运设施:到 2025 年,全区新增环卫接驳点 6 个(中堆坝 2 个、五龙城 2 个、御江上院 1 个、棉花坝 1 个),垃圾转运站 2 个(凤来新城 1 个、高铁新区 1 个)。

3. 二次转运设施:到 2025 年,全区二次转运设施共计 2 座(羊角互通 1 座、平桥镇 1 座),转运能力达 350 / 日。

4. 升级改造乡镇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 3 座垃圾转运站(长坝镇 1 座、仙女山街道 1 座、双河镇 1 座)。

3 . 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扎实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焚烧比例。推进以资源化利用和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应急保障、其他处理方式并存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对标全国先进焚烧处理技术水平,完善污染物处理配套设施,逐步提高焚烧处理设施的环保水平。规划新建处理设施中预留厨余垃圾沼渣、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协同处理空间。

规范实施填埋设施封场治理,强化应急保障。按照《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摸清 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结合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合理制 定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计划,有序开展填埋设施封场治理,着重 做好堆体边坡整形、渗滤液收集导排和处理、堆体覆盖、植被恢复、填埋气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并对封场填埋设施开展定期跟踪 监测。鼓励采取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等措施推动封场治理。不再新建原生生活垃圾填埋场,现有填埋场剩余库容转为应急保障设施备用。识别既有填埋场的环境污染控制因素,实施填埋设施升级改造,做好雨污分流、填埋气收集导排与利用、恶臭控制等,加强运行监管力度,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有序开展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以 餐厨垃圾及家庭厨余垃圾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处理 技术路线。加快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厨余垃圾生产 生物柴油、沼气、土壤改良剂、生物蛋白等产品。

专栏5 生活垃圾处理产业规划

1. 焚烧处理设施规划:到 2021 年,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1 座,处理能力 900 / 日(一期 600 / 日,预留二期 300 吨处理能力)。

2. 填埋场处理产业计划:到 2025 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封场。

3. 应急保障计划:到 2025 年,鸭江填埋场预留为应急保障填埋场。

4. 厨余垃圾处理产业规划:到 2025 年,全区基本建成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系统,新建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1 座,处理能力 100 / 日。

4 . 逐步建立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积极拓宽大件垃圾收运渠道,提高收运率。合理布局大件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规范大件垃圾收运处理流程。逐步完善大件垃圾拆分处理设施,加强全过程监管,有效掌握大件垃圾流量、去向,做到 有账可查、源头可溯、去向可控 。结合大中型转运站提升大件垃圾收运能力。

5 . 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

制定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点、站、场及车辆标准,利用大中型转运站和其他场所建设 两网融合 物资集散基地,构建村(社区)可回收物回收站点、乡镇(街道)中转站、区域回收加工利用基地(物资集散基地)及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组成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可回收物等再生资源规范化、专业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6 . 完善二次污染物处置体系。

飞灰处置。飞灰处理可采用 固化稳定+卫生填埋 处理方式,并积极探索飞灰熔融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理等其他资源化利用技术。焚烧厂飞灰暂存区、生活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区应满足防水、防渗漏要求。

炉渣处置。炉渣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开展焚烧炉渣道路基 层骨料、填埋场覆盖材料和水泥/混凝土替代骨料等应用。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就地或就近建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设施,避免或减少焚烧炉渣进入填埋设施。

渗滤液处置。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应配套建设相应能力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对环保不达标或不稳定达标的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持续提高渗滤液达标处理水平。垃圾转运站渗滤液结合实际就地处理达标排放,或采取预处理达标后纳管排放及转运至渗滤液处理设施等处理方式。完善渗滤液及废水处理设施自动监控设备和流量监控系统,推动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联网,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填埋气处置。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气体收集处理设施,安全处置填埋气。

沼渣处置。建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时,要统筹考虑沼渣处置利用,积极建设厨余垃圾沼渣资源化利用设施。

(三) 推进 减量化处置,强化建筑垃圾利用。

1 . 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强化源头减量。以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为重点,优化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加强施工工地源头管理,推动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推行建筑垃圾分类堆放、分类收运和综合利用,按照就地平衡、就近平衡、辖区平衡原则推进建筑渣土源头减量和平衡消化,无法平衡的就近进入消纳场进行安全处置。

精细管理,落实主体责任。按照 谁产生、谁负责处置 原则,加强施工工地源头监管,严格落实建筑垃圾处置备案制度和污染防治责任。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建筑垃圾处置主体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存放、扬尘控制、规范覆盖和平衡处置等工作,并完善台账管理,实现管理责任可追溯。

2. 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优化建筑垃圾处理模式,强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强化资源化利用。制定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就地处置和排放控制措施,减少外运;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采用源头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的处理模式;装修垃圾采用集中分选、资源回收利用、无害化填埋的处理模式;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房屋、市政、交通、水利、景观园林等工程领域,有序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

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建筑垃圾处理能力。合理规划布局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落实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建筑 垃圾综合利用能力。有序推进装修垃圾分选场和装修垃圾填埋场 建设,逐步实现装修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

3. 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

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强化部门监管联动,规范建筑垃圾产生、收运、利用及处置行为,保障处置安全。推进武隆区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建设,准确掌握建筑垃圾排放企业、消纳企业、运输企业、运输车辆等基础信息。

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依法申办建筑渣土处置核准。加强运输单位资质管理,严格依法办理 两证 ,引导行业合法有序规范经营。推广新型智能渣土车,全面推行建筑渣土运输车辆从产生、运输到处置环节 两点一线 的联单管理,推广电子联单,推进建筑垃圾运输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督促渣土填埋场健全管理台账,组织开展现有建筑垃圾填埋场排查治理,提高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防治能力,严控环境污染。

专栏6 建筑垃圾处理产业规划

2025 年,全区规划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2 座,年处理 能力达 30 万吨 / ;城区规划建设 2 建筑垃圾综合消纳场, 新增 库容约 146 立方米 乡镇规划建设 14 座建筑 垃圾综合消纳场,新增库容约 141 立方米

(四)提升人性化服务,完善环卫服务设施。

1 . 推进公厕增量提质。

按照 看得见、进得去、蹲得下 的建设原则,加大公厕建设力度,加快完善公厕导向系统,不断提高公厕管理水平。按照现行标准合理布局、配建公厕,推广使用装配式公厕建设技术,加强公厕落地性,确保新城新区不欠账、老城老区补短板。

深化 有文化、有颜值、有内涵 的建设理念,加快公厕提档升级,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加强公厕人性化设计,合理配置男女公厕比例,提高公厕服务质量,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公厕服务需要。加强应急移动公厕建设,在大型广场、减灾避险等场所预留应急公厕供水、排污管道接口。鼓励安装化粪池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加强公厕和化粪池排放气体监测。

专栏 7 公厕 增量提质 专项行动

2025 年,全区公厕共计 231 座,其中,环卫直管公厕 54 座,乡镇(街道)管理公厕 164 座,社会公厕 13 座。

1. 标准配建公厕计划:到 2025 年,新增环卫直管公厕 13 座,环卫直管公厕达 54 座(含公园 12 座)。

2. 升级改造公厕计划:到 2025 年,全区升级改造环卫直管及乡镇(街道)管理公厕 48 座。

2. 规范化粪池清掏服务。

明确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所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开展粪便处理设施安全管理工作,明确粪便收运处理责任主体和具体实施单位,落实化粪池清掏工作管理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定期对粪便收运处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

规范行业行为。全面排查化粪池,摸清底数,建档造册,定期组织化粪池清掏工作,杜绝粪便长期淤积造成管道阻塞或粪便漫溢现象发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厕化粪池每年清掏 2 次以上;居民住宅区化粪池每年清掏 1 次以上;其他公厕化粪池根据需要每年清掏 2 4 次。

加强运输监管。粪便清掏收运工作以特许经营等形式承包给具有资质的环卫企业,严禁未经许可的个体户进入城市建成区清掏运输粪便。加大查处监督力度,确保粪便清运有序。

完善处置体系。逐步完善粪便收运处理体系,明确粪便处理去向。加快现有粪便处理厂处理技术更新,推动落实武隆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肥生产)项目,实现中心城区粪便密闭收运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3. 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加快补齐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短板,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根据环境卫生设施相关规范及建设标准,合理有序推进环境卫生基地、环境卫生清扫与保洁工人作息场所、入城洗车场、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等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完善环境卫生管理设施及相应配套设施。鼓励环境卫生设施合并设置,节约用地,减少环境污染。

(五)加强智能化管理,提高智慧管理水平。

1. 完善智慧环境卫生体系构架。

建立市、区县两级统一的信息化监管系统。按照“业务流程统一,作业要求统一,考核标准统一”的原则,推进环境卫生管理智慧化系统建设,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基础数据采集统计,建设 数据统计分析支撑系统。以办公自动化网络为主体,与现有信息 化子系统相关联,综合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 RS (遥感)、 4G 5G 及大数据挖掘等手段处理分析、管理应用数据。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支撑能力,将环境卫生各要素融合在一个 信息系统上,打通数据壁垒,加强各层级联系,梳理管理流程,创新监管手段。采用“网格化管理、监管分离”模式,实现全业务、全过程监管。建立外包服务企业履约监管系统,开展服务企业的履约评价,强化市场化管理手段。

实现指挥调度精准及时响应。建立全区市容环卫人、车、设 施等资源统一的平台,综合进行指挥调度,简化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市民投诉问题处理流程,减少反馈层级,实现快速调度处置和应急响应。

2. 推进智慧环境卫生系统建设。

按照全面推进、开展示范、重点应用的思路,切实推动市、区县两级智慧环境卫生管理系统建设。城区建成相对完善的智慧环境卫生管理系统,并探索由城市向乡镇逐步延伸;提升管理应用水平,实现市、区县实时无延迟交流和数据共享,智慧环境卫生系统联网互通,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数据支撑。

专栏 8 智慧环境卫生专项行动

2025 年,建成武隆区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指挥调度中心和智慧市容环卫管理系统。

(六)提升区域化协同,实现环卫协调发展。

1 . 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协同发展。

加强城市建成区、高铁新区、仙女山 度假区、 白马山度假区在环境卫生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环境卫生服务标准对接互认、设施联建共享、产业优势互补、信息互通互联、风险协同治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环境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

2 . 统筹协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规范引导村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营造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氛围。科学规划乡镇(街道)、行政村两级收运处理设施布局,鼓励 终端处理 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强化垃圾运输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防止垃圾运输途中出现丢弃、遗撒和随意倾倒问题。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增强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激发农村垃圾治理的内生动力。

完善保洁机制,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农村保洁队伍,明确保洁职责,建立日常管护机制,通过 村规民约 ”“ 门前三包 等方式明确村民保洁义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探索实施市场化运营模式,提高农村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化率。

(七)着眼精准化监管,提高科学管理能力。

完善 城乡环境卫生管理 标准体系,强化依法依规监管。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推行分级分类管理,明确管理标准。加强标准规范的更新和修订,注重行业之间标准规范的有机衔接。

加强相关规划衔接,精准落实用地保障 。加强 《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科学制定目标指标,落实项目用地保障,指导设施建设,增强规划协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项目空间保障应按程序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总体用地布局。

全面加强精准监管,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安全防范 和环境卫生设施运行安全、环境卫生作业安全、环境卫生队伍管 理安全稳定等工作。以清扫保洁、水域清漂、垃圾分类处理、化粪池监控等为重点,定期排查环境卫生相关安全隐患,规范安全标志设置,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环境卫生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杜绝环境卫生行业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环境卫生值班值守和应急保障,做好媒体曝光、市政舆情交办、群众来信来访及其他各种渠道接收的舆情、信息、投诉和咨询办理工作,及时解决好群众关心、媒体关注的市容环境卫生相关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聚集各方力量,加强组织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相关部门分工 负责、协作配合,形成党政统筹、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确保目标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鼓励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稳步推进环境卫生工作有序开展。

(二) 落实 法律法规,加强政策保障。

贯彻落实 环境卫生行业政策法规,整合环境卫生领域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围绕规划主要任务,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正确导向与合理预期。健全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和优化机制,不断优化政策支持内容、范围和方式,提高政策供给的有效性。

(三)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资金保障。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 制度化,提高环境卫生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强化监管巡查机制, 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奖惩机制,提升环境卫生工作实效。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统筹平衡市、区县财政性资金,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规范资金统筹管理,加大环境卫生重点工程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广泛宣传引导,加强社会保障。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低碳、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创新宣传主要规划指标和重大政策安排,鼓励社会公众踊跃参加,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 1. 重点工程与投资估算

2. 规划项目明细表


附件1

重点工程与投资估算

规划建设工程9 项,投资在 2 000 万以上的重点工程项目共计 5 个项目。其中,收集体系建设项目 1 个、转运体系建设项目 1 个、处理体系建设项目 3 个。

全区规划项目总投资约 3.8 亿元。按照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创新建立“项目池”“资金池”“资源要素池”统筹平衡机制,确保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投资估算表

序号

总投资( 元)

所占比例

1

收集体系建设(前端)

4575.2

11.9%

1.1

分类垃圾桶

1164.4

3.0%

1.2

收集点

3410.8

8.9%

2

转运体系建设 (中端)

15904

41.4%

2.1

作业车辆

1492

3.9%

2.2

转运场站

14412

37.6%

3

处理体系建设 (末端)

15684

40.9%

3.1

厨余垃圾处理厂

5462

14.2%

3.2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

7912

20.6%

3.3

垃圾填埋场封场

2310

6.0%

4

配套设施建设

2211.5

5.8%

4.1

公厕建设

1850

4.8%

4.2

城乡垃圾分类宣传

361.5

0.9%

37680.91

100%


附件2

规划项目明细表

序号

投资项目

建设规模

投资

(万元)

资金来源

备注

收集体系建设(前端)


3881.41



(一)

分类垃圾桶


470.61



1

户用桶

7700 套( 154 个示范村,村均 50

46 . 2 0

政府投资


2

厨余垃圾桶

共3671个(城区 1286 个,乡镇 2385 个)

110.13

世行贷款

可根据垃圾分类推进情况在总量内灵活调配

3

可回收物桶

共7859个(城区 2752 个,乡镇 5107 个)

235.77

世行贷款

4

有害垃圾桶

1384个(城区 486 个,乡镇 898 个)

41.52

世行贷款

5

其他垃圾桶

共1233个(城区 433 个,乡镇 800 个)

36.99

世行贷款

(二)

收集点


3410.8



1

垃圾分类投放点

4930处(未示范 154 个村 30处, 13 个乡 10处, 9 个镇 20处)

1140.8

政府投资


2

垃圾分类厢房

10处(城区今后新建小区同步配套设置)

150

社会投资


3

垃圾收集站

(环卫接驳点)

6个(中堆坝新建 2 个、世纪五龙城新建 2 个、御江上院新建 1 个、棉花坝新建 1 个)

120

政府投资


4

小型转运站

2座(在凤来新城、高铁小镇等新开发区新建 1 处理量约10 30 /

2000

政府投资


5

再生资源回收点

184处( 184 个行政村每个设 1 处)

-

世行贷款

投资计入调度中心

转运体系建设(中端)


15904



(一)

作业车辆


1492



1

垃圾作业车辆





1

厨余垃圾专用收运车

24辆(厨余垃圾厂配置)

720

政府投资


2

可回收物专用收运车

-

-

社会 投资


3

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

4辆(城区和西部转运站各配置 2 辆)

-

世行贷款

投资计入调度中心

4

其他垃圾专用收运车

45辆(城区后压式收运车 8 辆、勾臂式收运车 7 26个乡镇街道收运车 30 辆)

-

世行贷款

投资计入调度中心

5

大件垃圾专用收运车

6辆(城区 4 辆,城区和西部转运站各 1 辆;世行贷款投资 2 辆,政府投资 4 辆)

-

世行贷款

投资计入调度中心

100

政府投资


6

转运车

16 辆(西部转运站8辆,城区转运站 5 世行贷款 投资;仙女山、双河、长坝各1 辆,政府投资

-

世行贷款

投资计入各转运站

-

政府投资

投资计入各转运站 升级改造

2

清扫作业车辆





1

高压冲洗车

30辆(城区配置 6 辆,乡镇配置 24 辆;世行贷款投资 6 辆,政府投资 24 辆)

672

政府投资


-

世行贷款

投资计入调度中心

2

机扫车

7辆(江口镇、白马镇、鸭江镇、火炉镇、平桥镇、长坝镇、羊角街道 1

-

世行贷款

3

多功能扫路机

2辆(城区配置 2 辆,小型车)

-

世行贷款

4

栏杆清洗车

1辆(城区配置 2 辆,总质量 8

-

世行贷款

5

外墙立面清洗作业车

1辆(城区配置 1 辆)

-

世行贷款

6

降尘雾炮车

3辆(城区配置 25 1辆, 15 2辆)

-

世行贷款

7

果皮箱内胆移动清洗车

1辆(城区配置 1 辆,车总质量 8

-

世行贷款

(二)

转运场站


14412



1

乡镇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

3 个(对仙女山、长坝、双河转运站改造)

1500

政府投资


2

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指挥调度中心

1座(负责全区生活垃圾指挥调度)

5342

世行贷款


3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

1

(规模250 / ,服务城区、中、北、南、东部)

3821

世行贷款


4

西部片区生活垃圾转运站

1座(规模 100 / ,服务西部)

3749

世行贷款


处理体系建设(末端)


15684



(一)

厨余垃圾处理厂


5462



1

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1座(处理量 100 / ,服务全区)

5462

世行贷款


(二)

可回收物资源化厂





1

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厂

由可回收物企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

社会 投资


(三)

有害垃圾处置厂





1

有害垃圾处置厂

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处置

-

社会 投资


(四)

生活垃圾焚烧厂





1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1座(总规模为 900 / ,一期600 /

-

已投资


(五)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


7912



1

羊角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

1座( 20 /年)

3000

社会投资


2

白马镇灵山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

1座( 10 /年)

2000

社会投资


3

棉花坝城东村雷家院子组建筑垃圾综合消纳场

1座(库容 10 万立方米)

312

社会投资


4

太平村黑千子建筑垃圾综合消纳场

1座(库容 136 万立方米)

1100

社会投资


5

乡镇建筑垃圾综合消纳场

14座(总库容 141.16 万立方米)

1500

社会投资


(六)

垃圾填埋场封场


2310



1

城区垃圾填埋场封场

1

2310

世行贷款


配套设施建设


2211.5



(一)

公厕建设


1850



1

环卫公厕新建

13座(交通量 大的道路沿线重要节点增设)

650

政府投资


2

乡镇环卫公厕升级改造

24座(非城市建成区 24 个乡镇各改造 1 个)

1200

政府投资


(二)

城乡垃圾分类宣传


361.5



1

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1处(在凤山公园内融入垃圾分类宣传设施)

50

世行贷款


2

垃圾分类示范廊道

1处(在南滨路加高部分融入垃圾分类宣传、配建垃圾分类知识展厅)

100

世行贷款


3

城市建成区垃圾分类宣传

30处(在城市建成区节点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30

世行贷款


4

乡镇垃圾分类宣传

552处( 184 个行政村内分别实施 3 处)

166.5

世行贷款


5

高速路匝道、国道节点设置宣传设施

10处(高速匝道、国道实施垃圾分类宣传)

15

世行贷款


总计



37680.91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cola酱扣扣传媒视频 主办单位:cola酱扣扣传媒视频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陕ICP备59688874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